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知识管理-->详细内容
CRM与个人隐私权(下)
作者:佚名 日期:01-10-23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1. 在销售过程中建立、完善客户数据库。在客户向公司电话订货或网上订货时,呼叫中心的呼入处理人员或客户服务中心的有关人员借此机会,建立或完善客户数据库。由于这些数据是在购买过程中建立的,客户一般可以接受。
2. 利用促销活动。比如“蒙牛”牛奶利用易购365的网络销售平台向消费者“赠送”鲜奶样品,从而打开上海市场,易购365借机完善客户数据库。
3. 利用促销回访的机会。比如在客户接受“赠品”后,企业借机打电话到客户家里进行回访,由于“吃了别人的嘴短”,这时客户一般不会马上挂掉电话。具有高度服务技巧的电话回访员可以拉近企业与客户的关系,企业也可以健全自己的客户数据库。
4. 充分利用与客户的“每一个接触点”,甚至包括受理用户投诉的时候,都是很好的时机。当然在对客户做了某次服务后,企业抽样进行“Happy Call”回访,都是很好的接触客户、健全客户数据库的时机。
5. 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收集,比如调查表、电话调查、Web方式等等。在企业中,每一个人都有职责从不同角度搜集客户资料,并以这些数据完善公司的客户数据库。
6. 利用先进技术及设备,吸引客户主动登记注册。在注册时,询问客户数据的使用权,避免以后发生法律纠纷。
7. 向其他企业购买客户数据。在国外是一种流行的方式,中国也会在近期出现这种情况。毕竟静态的“注册用户”数据库,功效是非常有限的。
当然,收集客户数据一定要注意客户交流技巧及服务艺术,其中一个最基本原则,就是“不着痕迹”,否则会引火烧身。
合理合法地利用客户数据
现在的企业都会声称自己重视客户信息,因为他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部分客户资料。但是据我们观察,大多数企业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客户资料,比如前面谈到的客户联系方式等静态资料。这些企业利用这些资料的方式就是不停地与客户联系、打“骚扰电话“,这也是目前许多CRM软件突出的SFA(销售自动化)所强调的。这是一种很肤浅的利用方式,而且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。
许多公司在收集资料时都声称,会为客户的资料保密。在很多国外公司,像DELL、IBM等公司网页上,你可以见到这样的声明“我们将不会出于商业目的而把您的私人资料交给或卖给其他公司。我们将为您的个人信息保密,且只用于支持您和我们的联系。”虽然公司,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,一般都会有以上声明,但是客户个人数据泄密事件却时有发生。最近美国Forrester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,网上有67%的用户十分担心数据的隐私权,问题已经相当严重,须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。
其实类似的案例在国内早就已经发生。去年就有许多网站(包括一些著名的ICP)就向有些企业(尤其是国外的企业),在按5元(人民币或者美元)一个用户的方式卖“注册用户信息”。我们有时会收到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,是我们大家“被卖”的产物。值得庆幸的是,目前这些事情还没有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,但毕竟让人心里不舒服。
实际上,客户的动态消费数据更加重要。企业可以从这里得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信息或模型,从而帮助分析、预测客户的购买行为。这样的信息均隐藏在大量的客户数据及消费数据库中,必须进行挖掘、分析,这些深埋的数据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。
客户数据与个人隐私权,可能是一对永远的矛盾。企业要想了解客户,必须要掌握、利用客户数据,这里的利用技巧也就同样十分重要:
1. 尽量利用动态的诸如消费数据,少用只含有联系电话等静态数据。尽量利用根据消费数据进行分析、挖掘后产生的数据,将客户数据抽象作为群体、而不是落实到个人。这里,RFM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。这种方式尤其适合进行数据库营销的企业。将客户数据抽象为群体,就可以向一些需要特定市场分析数据的企业出售;这些数据不落实到个人,一般不会引起纠纷。当然这种方式同样适合购买客户数据的企业。
2. 在掌握客户资料的情况下,与单个客户接触时,要有充分的理由,选择合适的事情、时间及客户喜欢的交流方式与客户接触。
3. 在与客户交流时,尽量不要透露你的公司已经对客户的资料了如指掌。
4. 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,确保客户数据的安全。要非常重视客户数据保密,其实早在90年代初,我国广州地区就发生过某商场的机房主任私自出卖销售数据的事件。
5. 最后最基本的原则还是:在利用客户数据与客户接触时,一定要掌握交流技巧及服务艺术,“不着痕迹”才是市场营销的最高境界。
企业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同时,要妥善解决好充分利用客户数据及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问题。否则隐私权保护将成为阻碍企业CRM迅速发展的一大障碍。
(作者高勇 现为北京华盟堂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经理)
客户的RFM资料目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,它是指通过搜集客户的购买行为中的“最近一次消费(recency)”、“消费频率(frequency)”和“消费金额(monetary)”三个数据,用以指导行销行为中的销售策略,进而挖掘刺激购买行为的差异因素,预测购买偏好与倾向性。
对“最近一次购买”数据的收集与跟踪,用以分析顾客获得沟通后是否能持续购买的机率,可利用这一工具了解提供的即时商品与服务是否有所反映,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而不仅是卖东西,保证顾客的忠诚度。“最近一次购买”的功用不仅仅是在于提供促销信息,同时通过定期检视来检测公司销售健康状况。
“消费频率”即在测试期间内的购买次数,高消费频率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占有率,消费频率与最近一次购买的数据相结合参考价值更大,从中行销人员可以提供如下报告:1.根据上述二项资料列出上周期(如月、季)应购买的顾客;2.已经购买的顾客;3.未购买的顾客。而任何出现在流失名单中的顾客都是要立即采取行动的目标。
“消费金额”让行销人员了解每个消费者在测试期内的花费,它会大幅度地改变我们从上述因素分析的所得,因为消费金额这一量化指标在购买行为中的重要性是无须置疑的,它是所有资料库报告的支柱。(华盟堂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高勇)